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

上官鼎、易容作品

最近突然又迷上了武侠,但实在是不知道除了金、古、梁之外,还有哪些作家的书好看——这恐怕是很多爱好武侠的人的一个共同难题吧?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读一本陌生的书,读到一半才发觉不值得,此时无论放弃或不放弃,都是个很让人为难的问题。。。

《剑毒梅香》和《长干行》是我较早读的古龙作品,也是我较早读的武侠作品。后来才知道《剑毒梅香》是由上官鼎续作的,《长干行》则更完全是上官鼎的作品。这次重新焕发了武侠热情后,首先就想到去寻找上官鼎作品也就自然而然了。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剑毒梅香》和《长干行》时候的快感。我想知道,上官鼎的其它作品是否也一样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是否还依然能带给我当年产生的那种快感。

我这里要推荐的是《七步干戈》及其续集《侠骨残肢》。尤其是后者,其中的一些段落常常能让人感动的落泪,虽然它同样具有上官鼎作品共有的一些致命缺陷——这也是他始终无法和金、古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的原因。令人奇怪的是《侠骨残肢》并没有出现在《上官鼎亲手订定书目》中,不知何故?

和上官鼎一样,以替别人续书而成名的还有易容先生(他给卧龙生续写《天香飙》)。他的《王者之剑》一书受到的评介非常高。他的作品只有三部:《河岳点将录》、《王者之剑》和《大侠魂》。《大侠魂》是为《王者之剑》的后续作品。

遗憾的是我只看了《河岳点将录》和《大侠魂》,还没来得及看《王者之剑》。《河岳点将录》感觉不错,但《大侠魂》感觉很一般。不知受人赞誉的《王者之剑》又会如何?怕失望,至今不敢开卷。

上官鼎作品书目:

《芦野侠踪》、《剑毒梅香》、《长干行》、《沉沙谷》、《铁骑令》、《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侠骨残肢》、《奇剑三灯》、《萍踪万里录》、《侠骨关》、《金刀亭》

——以下内容转载自《旧雨楼·清风阁》社区,作者未知

上官鼎是刘兆藜、刘兆玄、刘兆凯三兄弟集体创作的笔名,隐喻三足鼎立之意,而实以刘兆玄为主要执笔人。刘兆玄现为行政院副院长,曾任国科会副主委、清大校长、交通部长、国科会主委。
刘兆玄于高中时期由于出版社兼出租商的需才孔急,代笔续写古龙的《剑毒梅香》,(1960年)反应不错,由于此「接龙」的成功,乃开始以「上官鼎」着世,据说当时曾引起古龙小小的吃味。
据刘兆玄亲手校订「上官鼎创作年表」显示其处女作为《芦野侠踪》(1959年),较代笔续写《剑毒梅香》早一年,但《芦野侠踪》一书早已□没不存,未得确证。
在台湾早期武侠小说中,刘兆玄是年轻一辈的武侠慧星,大约十六七岁即开始武侠创作,但封剑也最早,前后仅写了七年。虽然三兄弟曾登报公告归隐山林,伪冒之作仍源源不绝。刘氏可算是半职业性的武侠作家,早年所撰之十部作品均系就读高中、大学时期陆续所推出,而稿费所得便已够他出国留学了。
高中时之试笔作有二:即《剑毒梅香》(代续)与《芦野侠踪》,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考上台大后,力撰《沉沙谷》(1961),始扬名立万,广或好评,时年不过十八。之后,上官鼎兄弟又接连写了《铁骑令》、《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侠骨关》、《长干行》、等名著。其中尤以《七步干戈》描写董门两代恩怨纠缠,复以「天座双星」斗智斗力的曲折过程;运笔不测,精彩纷呈,竟有六分金庸,四分司马翎的综艺火候。
上官鼎作品的特色,盖充分表现「英雄出少年」的浪漫精神,理想色彩;而以手足之情、朋友之义为依归,《沉沙谷》写陆介、何摩、韩若谷三结义。《七步干戈》写董天心、无心兄弟与丐帮十侠。《烽原豪侠》写方立青与「四大天王」后人。
上官鼎作品将「英雄出少年」的理念表露无遗,这是其他武侠小说名家作品中不易见到的少壮之气,因为若辈之写少侠,似乎缺少了三分天真之气,一般都显得过于「少年老成」;与上官鼎的「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大异其趣。
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先生认为上官鼎诸作中以《沉沙谷》与《七步干戈》最为杰出;后者之意构、布局及武艺文学化之表现虽较前者更为精彩,但前者悲剧侠情结构之壮美,却独绝当世,值得仔细推敲。《沉沙古》有「三长、两短、一奇」可述:三长:一是写人性,二是写情义,三是如诗如画的语句与现代文艺技巧。两短:一是布局上以空打空的大败笔,二是有关作者三人自相矛盾及分段「说书」不当之种种问题。一奇:指书中的藏珍图居然是运用高中数学原理(三角、几何、同心圆)标示出存放地点;及至陆介初陷沉沙谷「死中求活」的奇特理由,皆能自圆其说。
上官鼎之作,因是三兄弟集体创作,一主二辅,水准参差不齐,章节间优劣互见的落差问题,文笔忽好忽坏,时序错乱不一等等,徵结在于「三人行必有矛盾焉」,虽然作品完成后可互相讨论删改,但往往有人物碍于剧情合理而死得不明不白。减低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日后若非持「修正」主义恐难以传诸久远,庆幸的是上官鼎未如一些武侠前辈的早逝(如古龙、卧龙生、司马翎),大可好好修改一番,问题就在于作不作而已。
上官鼎之《沉沙谷》虽不算是一部非常完美的作品,优缺点互见,但就新旧笔法互杂运用,分段之「现代」,在古龙尚在摸索,未臻成熟之前,确实没几个人能「新」过上官鼎,当时除陆鱼之《少年行》是标榜「新型武侠」名目之外,与上官鼎同称「新颖侠情」者有司马翎、古龙等人,但以表现手法而言,上官鼎运用现代意识流的手法却颇具创意。
真善美出版社重出的少年英雄系列中收录了两套上官鼎的代表作: 一是《沉沙谷》、二是《烽原豪侠传》,其中《沉沙谷》内有上官鼎自己所画的插图;另外万象图书九七年出版的十大高手系列收录了《两代剑王》;十大武侠名家系列收录了《长干行》;至于像《七步干戈》、《铁骑令》··市面上能找到的大概只有大梁出版社的版本,只是须注意是否为仿作的问题。以上是小弟目前所知上官鼎作品的出版情形,疑漏难免,大家就多包涵。
总括来说,刘氏三兄弟合写小说约十部,以《沉沙谷》一书成名,主要代表作有《铁骑令》、《七步干戈》、《烽原豪侠传》、《萍踪万里录》、《侠骨关》、·····虽谈不上部部精品,总还值得一顾。

上官鼎亲手订定书目/南叶代发武林帖
1990年代之初,南叶为主编台湾十大武侠名家代表作,曾亲访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刘兆玄(上官鼎主笔者),请其亲订上官鼎书目如下:
1.芦野侠踪(1959年,清华--新台书系)2.剑毒梅香(1960年,同上)3.长干行(1961年,同上)---存疑,高庸说3集以後为其所撰。4.铁骑令(1961年,同上)5.沈沙谷,(1961年,真善美)6.烽原豪侠传(1963年),同上)7.七步干戈(1963年,清华)8.侠骨关(1964年,同上)9.金刀亭(1966年,四维)---1-16集,下半部皆伪。*另:萍踪万里录(1962年,第一)乃经上官鼎兄弟许可,由友人所撰。
附带声明: 199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因与宋德令先生有著作权纠纷,遂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迳自抽出上官鼎的<<沈沙谷>>,并将台湾十大武侠名家楞改为"九大门派"。其编校之错漏百出,以及乱分门派之荒唐,概与本人无关!(*曾通过口头及文书抗议,但无效)特此声明如上。
渡虚注:本文作者神駝乙休为台湾学者叶洪生先生

黄鹰作品目录

最近突然又迷上了武侠,但实在是不知道除了金、古、梁之外,有哪些作家的书好看——这恐怕是很多爱好武侠的人的一个共同难题吧?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读一本陌生的书,读到一半才发觉不值得,此时放弃或不放弃,是个很让人为难的问题。。。
经过一通摸索,我总算发现了几个算是不错的作家。下面就转载一些他们的作品目录。


——以下内容转载自《旧雨楼·清风阁》社区,作者未知

黄鹰作品目录

一、惊魂六记系列
血鹦鹉(王风) 吸血蛾(常护花)黑晰蜴(龙飞) 水晶人(龙飞)
粉骷髅(萧七,即《罗刹女》)   无翼蝙蝠(萧七)
二、天蚕变系列
天蚕变、天蚕再变、云飞扬外传
三、沈胜衣系列

沈胜衣系列故事系統整理

第一輪:《十三殺手》《白蜘蛛》《相思夫人》
第二輪:《畫眉鳥》《鳳凰劫》《無腸公子》《天刀》
第三輪:《銀狼》《死亡鳥》《玉蜻蜓》《屠龍》
第四輪:《鬼簫》《鬼血幽靈》《血蝙蝠》
第五輪:《追獵八百里》《風雷引》《七夜勾魂》《骷髏殺手》
第六輪:《無雙譜》《魔刀》《雷霆千里》
第七輪:《銷魂令》《風神七戒》

1-1《十三殺手》
劇情大綱
 「銀劍殺手」孫羽在暗殺「錦衣侯」香祖樓一役中,把預計中的兩千五百兩黃金全部存足,生起退休之心。然而事實並非想像中美好,其僱主柳展禽為情所困,央求孫羽再為他殺死最後一人。但孫羽沒有想到,其暗殺對象赫然就是,出道以來未嚐敗績,如今已成武林神話的無敵劍手──沈勝衣!
重點分析
 本書為「沈勝衣傳奇」的首部故事,埋下許多伏筆。包括沈勝衣功成名就後突然「失蹤」的原由、他的婚姻生活與不堪回首的過往、與江南五大高手的恩怨了結、與無腸門下糾纏不清的宿仇、與步煙飛間若有似無的戀情等,是本系列重要的入門作品。
人物簡介
沈勝衣
 二十四五的年紀、七尺長短的身材,髮長披肩、喜穿白衣,擅用左手。十八歲起出道,與「一怒殺龍手」祖驚虹戰成平手因此成名,其後又連勝金絲燕、柳眉兒、雪衣娘、滿天星、擁劍公子等五大高手。然而他正當聲名鵲起之時卻突然豹隱於巿,不再過問江湖紛爭,有人說他是成家立業,從商去了。
 沈勝衣的名字跟他的身材有關,有個典故叫「沈郎清瘦不勝衣」,意思是指他這個人很瘦很瘦,彷彿連衣服穿在身上都沒辦法負荷的樣子。
五大高手──金絲燕、柳眉兒、雪衣娘、滿天星、擁劍公子
 沈勝衣少年得志的踏腳石,每個人都對他心懷怨恨,恨不能啃其肉噬其骨來替自己洗刷恥辱。五大高手與沈勝衣的恩怨情仇會由後續故事慢慢帶出。
無腸門下──無腸君、無腸公子
 無腸者,螃蟹也。此門中人劍術特別,能夠手足並用同使十劍。沈勝衣因誤會找上無腸門,因無腸君敗戰自殺結下樑子,惹上無腸公子這個難搞的宿敵。沈勝衣與無腸公子的最終對決,收錄在《無腸公子》書中。
步煙飛 「十三殺手」之柳展禽的表妹兼人頭,掛名十三殺手卻不沾血腥,只是為了表哥想要多賺點錢。跟沈勝衣間有一段若有似無的感情,是沈自喪妻之後天字第一號「女朋友」。接下來的兩部故事《白蜘蛛》《相思夫人》都有出現串場。
卷末小札 英雄美人結成眷屬,真的幸福嗎?沈勝衣一生的悲劇就是始於這種不切實際的夢幻想法。很難想像大俠的婚姻也會不幸福,也會為了老婆拜金四處奔波。本書之中,沈勝衣的身份還只是一個成名劍手,他的俠名,其實是建立在「南七北六」十三殺手的屍堆之上,讀之令人太息。
1-2《白蜘蛛》
劇情大綱
 應天府神秘巨盜「白蜘蛛」,一出手便犯下十七件劫案,殺害六十四條人命,手法之奇詭、狠毒,就連號稱「天下第一捕」的韋七也束手無策。七王爺鐵令之下,逼得巡按蕭放急如熱鍋螞蟻、手足無措。蕭放之妹體貼入心,孤身尋訪沈勝衣請求支援。而當沈勝衣來到應天府,一場「大俠」與「大盜」的對決恐怕是在所難免了。
重點分析
 本書與《相思夫人》有直接關聯,蕭放兄妹在那裡頭還會出現,戲份還滿重的。紅衣少女蕭玲,是繼步煙飛之後,沈勝衣第二號登記有案女朋友,還引得步小姐因此吃味。不過這段戀情並不太長,下回自有分解。
 另外就是,系列故事中首次出現捕快角色。本書中的韋七只是曇花一現,但在第三輪故事則有一個捕頭「查四」貫穿整個系列。畢竟要經營推理武俠,執法者的角色絕不可少,但通常只是裝裝幌子。
卷末小札
 本書推理手法非常簡單,但凡看過《陸小鳳傳奇之繡花大盜》的讀者,用膝蓋想也能猜到。
1-3《相思夫人》
劇情大綱 《白蜘蛛》一案完結後,沈勝衣遭驅逐,讓人趕出應天府。但蕭玲並未死,仍然和沈秘密交往。故事就從一次刺殺行動開始,兩人約會情深意濃之際,有一個不長眼的傢伙突然殺到,造成怎樣的一番結果?而住在相思深處的相思夫人,挾步煙飛為人質要脅沈勝衣,又是為了什麼目的?
重點分析 沈勝衣和步煙飛的一段感情,到本書就差不多結束了。兩人之間最後一句感性話語,是離別之際由步煙飛所說出的「我等你」。這段佳話後來被編成同名歌曲演唱,收錄在歌手劉若英之同名專輯(爆)。
卷末小札
 黃鷹寫作的一個特色(或缺點)──人名超容易重覆。像是本書中的「多情劍客」常護花,分身之多,比之諸葛青雲之「奪魂旗」也不遑多讓。幸好沈勝衣只此一家,不然讀者就頭大了。
2-1《畫眉鳥》
劇情大綱
 偌大的洛陽城因為一名採花淫賊「畫眉鳥」弄得滿城風雨。這個人稱「畫眉鳥」的凶手,犯案時喜歡將被害女子眉毛剃除,塗以白色,因此而得名。其下手對象標準不一,有名妓、女鏢師、還有兩位富家千金,犯罪動機十分懸疑。
 縣衙的兩個活寶捕快,福至心靈找上沈勝衣,希望這個單劍殺敗十三殺手、一夜擒獲巨盜「白蜘蛛」的一代名俠能再展雄風伸張正義,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
重點分析 看《畫眉鳥》最過癮的不外乎是,黃鷹狠狠扁了古龍一拳。怎麼說呢?且看古龍寫〈畫眉鳥〉(《楚留香傳奇》第三部故事),把女子畫眉當做一種怪事,曝露出自己對於文學常識的嚴重不足──試問女子若不畫眉,那來「低聲問夫君,畫眉深淺入時無」的典故運用;又怎麼可能以「畫眉之樂」來形容夫妻恩愛呢?但古龍卻把「無眉畫眉」錯認成一種奇詭,更以此為題大書特書,簡直誤人子弟,教壞囝仔大小。
 反觀黃鷹設計本故事,是讓凶手因這種鳥類興起靈感,刻意把被害女子眉毛剃去,畫上妖異噁心的白色,合理性就完備得多。是以筆者認為《畫眉鳥》是黃鷹之於古龍青出於藍的優異作品。
卷末小札 本輪故事是「沈勝衣系列」中水準最高的,不但文筆流利一氣呵成,更運用了推理元素製造懸疑氣氛,情節緊湊小而美。除此之外,沈勝衣與五大高手的恩仇決殺,與無腸公子的不解宿怨,也將在此輪故事告一段落完結。第三輪故事雖然更具推理形式,但招數已使老,創意已不新鮮,反不如本輪故事般元氣充沛。
2-2《鳳凰劫》
劇情大綱 波斯進貢的一對碧血鳳凰,在進入陳留縣城前遭到匪徒劫奪,神秘組織「珠光寶氣閣」原本策劃得天衣無縫,卻在運送過程中出了差錯?卻又是誰首先看穿伎倆,黑吃黑把鳳凰盜走?真相解開之際,不免血雨腥風……
卷末小札 本書情節相當流暢,尤其難得者是,黃鷹展露了難得一見的幽默感。楊小劍這個巨女噱頭十足,笑料百出,可惜未能善加經營,不然搭配沈勝衣,扮做「勞萊與哈台」,攜手破大案豈不快哉!
2-3《無腸公子》
劇情大綱 前往江南途中,沈勝衣接連遭到刺客狙擊,來者身份不明,和尚裝束,兩人一組,擅長雙劍合擊之術,人數共十名,不知和之前惹上的仇家有何關聯?
 拋卻宿怨舊仇不提,沈勝衣在襄陽城也和兩名故舊歡喜相逢,一是在《畫眉鳥》案不打不相識的「琴棋第一、詩酒第二、暗器第三、劍術第四」公孫接,另一位則是五大高手之金絲燕。只是沈勝衣始終沒有想到,才剛相見又要離別……。
卷末小札 沈勝衣與五大高手的恩恩怨怨,在本書中終於告一完結;和無腸門因誤會惹出的血海深仇,也只有用血來洗清。看到這裡我們發現,黃鷹筆下的江湖始終颳著淒風下著苦雨,便不斷腸也傷心。
 另外書中提到十二連環塢「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銀鵬金鳳粉豹紅狼、花雞紫鴿錦鯉黑鯊」取自鄭證因經典名著《鷹爪王》,在將來的作品中還會陸續出現。
2-4《天刀》
劇情大綱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沈勝衣人在江南,便有艷遇,他遇見刀法如神的美麗少女練真真,兩人結伴至落馬鎮,說不得又有奇案發生。
 一尊栩栩如生的白蠟美人,全身赤裸正對著全府大門,正面卻有一道刀痕,由眉心撕裂到胸膛。這代表什麼意思?莫非是謀殺的告示?「天刀三日內必殺雪無垢!」巧得很,全府大老爺「花花太歲」全祖望的第十八個老婆就叫雪無垢,就是街心蠟像本尊……。
人物簡介──天下三大名捕
 在《白蜘蛛》案中曾出現過「天下第一名捕」韋七,此處則擴充成為「天下三大名捕」,總共是:應天府韋七、大名府查四、順天府沈三。本書中查四「首度」現身,替第三輪故事先做暖場。因為接下來的四部故事都由此角居中貫穿。
卷末小札 《天刀》是黃鷹在本輪故事中應用推理手法最純熟的作品,我們總算看到沈勝衣扮了一次偵探(前面幾部都是旁觀者,瞎貓碰上死耗子)。可惜的是黃鷹的創意並非源源不絕,下一輪故事中沈勝衣搭配名捕查四雖然也是無案不破,卻失去了故事應有的精彩緊湊,尤其推理手法陳舊無奇,更是窒人欲斃。
3-1《銀狼》
劇情大綱 雙英鏢局柳西塘,因為性情暴烈、凶狠殘忍,向來不得人心,和結義兄弟鳳棲梧拆夥以後,鏢局生意更是門可羅雀。這一日他突發奇想,向關外參客購得銀狼一隻,每日照三餐大刑伺候,已經到了慘無人道的地步。結果有那麼一天,柳西塘給銀狼咬死了,屍體死狀極慘、血肉模糊分不出面目。案發同時柳之師叔商孤竹接到飛鴿傳書,信中說明行凶之人乃是鳳棲梧、玉蘊芳這對「姦夫淫婦」……。
卷末小札 本書推理手法乏善可陳,「屍體被毀容」已是老套中的老套。
3-2《死亡鳥》
劇情大綱 揚州城內發生恐怖分屍案,百鳥院紅人「孔雀」在出場天香樓期間遭人殺害肢解。當晚花近樓的劊子手和另外一位風塵女子都曾目賭蒙面怪老頭出沒,一次提著人頭、一次拎著左手。偏偏就那麼巧,查四和沈勝衣辦案回來也碰到了怪事,他們發現可疑人士,鎖定目標,一追之下才發現,那根本不是人,是隻怪鳥──死亡鳥!
重點分析 本書之中,查四在對戰死亡鳥時英勇受傷,所以跑出一個助手「丁少白」,下一本書裡是他和沈勝衣搭檔辦案。
卷末小札 本書劇情窮極無聊,非不得已千萬別看。
3-3《玉蜻蜓》
劇情大綱 故事從月華軒六顆金剛鑽遭竊開始,竊賊雖然放了一隻玉蜻蜓故佈疑陣,可是買主潘乘風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干係。問題是,抓姦抓雙、抓賊抓贓,沒有目擊證人、沒有直接證據,就算明知點子是誰也沒辦法隨便治罪!更慘的是,第一嫌疑犯沒過多久,就在捕快丁少白的監視下遭人謀殺了!
卷末小札 本書敘事還算有條理,也在竊案之外加入謀殺元素增添懸疑感,自行公佈凶手欲擒故縱的手法更是值得嘉許。
3-4《屠龍》
劇情大綱 名捕查四追查金龍堂之秘,原本已經水落石出,只要費點功夫即可逮捕堂主下獄。但臨到最後關頭,查四卻突然出爾反爾、違抗成命,不但丹書鐵券無法取回,甚至還給逐出公門,貶回江湖人!這其中關鍵在那裡?
 查四鐵腕作風惹來不少仇家,一旦失去官方保護傘,冤親債主紛紛上門求償。俗話說「雙拳難同四手,好漢不敵人多」,查四縱能憑著機智和經驗一再化險為夷,但他能在這波驚濤駭浪中全身而退嗎?
重點分析 本書是此輪故事中最精彩的,首先是查四因為追查金龍堂給摘掉雁翎帽,仇家紛紛尋上門,一向動口不動手的捕快終於出現武打場面。他使一條寒鐵鍊,武功也並不別緻,純靠經驗和應變能力取勝。
 查四原本可以逕行逮捕金龍堂主,將他斬首示眾了事,但慮及首領身死組織仍然存在的問題,於是一反初衷,改以重要證物威脅解散金龍堂,不想因此失去官職,招來殺身之禍。
 本書中查四因公殉職,死得悲壯,雖然慘遭後斗大鍋炒也不改男兒本色,的是一條好漢子!而黃鷹當然不會讓沈勝衣就此失去重要搭檔,馬上補充新角色──「粉侯」白玉樓,自此沈勝衣更儼然成為中原武林精神領袖。
人物簡介──書劍雙絕,粉侯白玉樓 粉侯就是附馬的意思。白玉樓因為書劍雙絕受到皇帝青睞,把公主嫁給他,自此成了皇室中人,但他卻不改江湖本色,照樣結交武林豪傑。
 白玉樓是「沈勝衣傳奇」系列作品由「小我」跨足至「大我」的重要關鍵,由於他的出現,把沈勝衣從火併仇殺的層級提升至為保家衛國出力,故事內容也益加豐富深刻。本書中白玉樓收了金龍堂主之女「紅綾」作義女,在後來的故事中還會出現他女兒白冰。
4-1《鬼簫》
劇情大綱 鬼簫方玄為人亦正亦邪,因為一時義憤殺死十二連環塢「銀鵬」的屬下,相約決鬥落魂壑。決鬥結果銀鵬劍毀、方玄不敵墜落懸崖。但他好像沒給摔死,竟然又出現在茶肆之前向人問路,要往百家集的林家去!
 林家先祖曾經為官,是百家集中聲威最顯赫的名門。為了林家長子天方娶妻的問題,全家鬧得滿城風雨。而當林家終於決定迎娶江湖女子耿香蓮之時,一樁慘無人道的悲劇才正要展開!
卷末小札 本書抄襲橫溝正史《本陣殺人事件》,證據確鑿。
4-2《血蝙蝠》
劇情大綱 雪飛鵬某天出門找朋友喝酒,回家時碰到兩個奇怪的人。一個女人叫無面,可以把五官任意抹去;一個老人叫無珠,是個有眼無珠的老瞎子。他們兩個人好像都認識雪漫天(雪飛鵬之父),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瓜葛。回家之後,父親接到繡有奇異獸類的白布旗,很緊張跑去赴約,雪飛鵬自後跟蹤,也從此沒有消息。幸好他朋友楚浪知道消息,路上巧遇沈勝衣……。
卷末小札 本輪故事是「沈勝衣傳奇」系列水準最低的,筆者寫來如同濫竽充數,但又必須顧及系統整體性,十分無奈。反正讀者眼睛雪亮,什麼書該買不該買,看了本文也當自有分曉,那才是筆者為文真正目的。
4-3《鬼血幽靈》
劇情大綱 重陽日,好登高。龍棲雲在重陽日碰到一個沒臉和尚──無面法師。劈頭就說他家風水差,三年之內鬼血必現,要他趕快搬出去。龍棲雲推說妻子有病不肯搬,無面法師很惱火,打又打不過人家,只好放煙霧烙跑。龍棲雲乘勝追擊,結果一去無蹤影。三年之後,沈勝衣路過貴寶地,同樣遇到無面法師──說也奇怪,沈勝衣四海為家,又不住那棟鬼屋,怎麼會讓無臉鬼給纏上呢?
卷末小札 本書風雲時代版題名《碧血幽靈》有誤,鄉野版書名《鬼血幽靈》才是正解。須知「碧血」二字乃指「為正義所流的血」,是種象徵意義,跟本書一點關係沒有,可嘆出版商自作聰明,徒惹笑柄。
5-1《追獵八百里》
劇情大綱 本書之中沈勝衣受中原孟嘗李東陽之託,當起武林警察。李東陽因昔年與「獨臂天魔」官三保一樁宿怨導致全家滅門,雖然手刃仇敵仍然傷重不治。官三保死時手中握有一份名單,上排十人下排七人,也許就是凶手同夥。沈勝衣保守估計下,大約要迎戰十七位職業殺手。然而事情也並不是如此複雜,因為這上下兩排名字,只有一排是殺人的人!於是沈勝衣策馬揚鞭,追獵方圓八百里……。
卷末小札 本書結構雖緊密,情節卻不特出,從頭到尾爭戰殺伐,敵全滅時故事結束,倒像是精簡版的《十三殺手》。
5-2《風雷引》
劇情大綱 表裡不一的「俠客」楚碧桐,為了一對碧玉馬殺害柳東城滿門老幼,苦主之子廣發武林帖遍邀江湖同道為其主持正義。「七絕劍」上官無忌收到武林帖找上楚碧桐,兩人一番惡戰之後,上官無忌險些不敵,幸得沈勝衣及時相救,保住一條老命。然而當兩人結為好友之後,沈陪伴上官回轉故居之時,慘痛的悲劇才正要揭幕。
卷末小札 《風雷引》模仿《黑蜥蜴》(黃鷹接續古龍「驚魂六記」之作品),走的是「親情倫理大悲劇」路線,黃鷹自己抄自己,實在沒有什麼可取。
5-3《七夜勾魂》
劇情大綱 「地獄刺客」薛長生之子薛無極為報父仇,找上殺手組織「七殺莊」主人雲飄飄重金買凶。不料兩人行動落入「五行追命」的算計之中,一場火併之下薛無極人間蒸發、雲飄飄重傷失憶,被送到與中原孟嘗李東陽齊名的周鶴門前求救。恰好沈勝衣錯過了宿頭,與這位終極女殺手狹路相逢。《七夜勾魂》的故事即是主講雲飄飄失去記憶之時與沈勝衣之間的一些遭遇。
卷末小札 本書劇情單調無聊,雖有愛情橋段但極其隱晦,篇章又小。大量引用詩詞勉強可算黃鷹小說的一個特色,但比起「名士風流派」的諸葛青雲、梁羽生則又相差多矣。最主要戲肉還是在於不死不休的搏殺場面,僅能提供最最低級的感官刺激。沈勝衣與「地獄刺客」薛長生一戰是否真有其事至今存疑。
5-4《骷髏殺手》
劇情大綱 世界上真有這種奇藥,能夠生死人、肉白骨嗎?前輩劍客赤燕霞的女婿郭藥據說已經研發成功,尚待活體實驗,於是赤老兄出面挑戰三位惡道,以俾有屍體給女婿運用。屍體運回赤家莊途中,無巧不巧地,江洋大盜烏鴉也將劫鏢得來的紅貨置於棺材掩人耳目,而且找上了赤燕霞的運棺馬車。這麼一來,郭藥的實驗又將發生什麼變故呢?
卷末小札  黃鷹繼《鬼簫》之後忝不知恥再度抄襲《本陣殺人事件》,技巧極之拙劣,恕難再評。
6-1《無雙譜》
劇情大綱 職業殺手獨孤雁因妻子偷人怒殺大理王儲段天寶,招致護國劍師風入松率眾追殺。逃亡途中幸蒙慕容世家大小姐慕容孤芳搭救,靠「變化大法師」的神奇易容術替他改頭換面,方才逃過一劫。然而慕容孤芳之搭救獨孤雁也不是本著善心一片,因為她想綁架白冰──「書劍雙絕」粉侯白玉樓最鍾愛的小女兒──威脅換取易容奇書「無雙譜」,正好需要一名武功高強的助手……。
卷末小札 本書有改編電影可資考,片名《大俠沈勝衣》,楚原導演,邵氏出品。狄龍飾沈勝衣、井莉飾步煙飛、歐陽佩珊飾白冰。小說雖難看,電影還過得去。
6-2《魔刀》
劇情大綱 沈勝衣的至交好友,「快劍」艾飛雨,本是一個風流俠少,為何會突然間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嗜血狂魔?一生中素為人所敬重,個性耿直誠實無欺的「君子」方直,又怎麼會流連怡紅院摧殘帶病弱女?當沈勝衣遊賞嘉興南湖,煙雨樓上會見江南四友之時,就註定要由他來揭開悲劇的序幕。
卷末小札 《魔刀》是沈勝衣系列的作品,不是「驚魂六記」,讀者請擦亮眼睛,不要讓不肖出版商誤導你。真正的驚魂六記乃是:血鸚鵡、吸血蛾、黑蜥蜴、水晶人、粉骷髏、無翼蝙蝠。除《血鸚鵡》為古龍原作外,其餘五部由黃鷹補完。
6-3《雷霆千里》
劇情大綱 職業殺手黑貓,原本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直到認識了「火鳳凰」易菁菁才讓他改邪歸正。在與杜飛雲等人的決戰中,黑貓不幸身死,留下身後壯志未酬。他原本要混入「幽冥公子」的神秘組織,揭破一樁驚天竊案,如今只能將遺志託付給生平好友──沈勝衣!
卷末小札 本書結構龐大,可惜雜蕪蔓生。劇情若再緊湊些也可稱是峰迴路轉,不過大部份戲肉都還是不離血腥搏殺,又都殺得枯燥乏味。如果要以暴虐殘殺為賣點,柳殘陽才是此中之王。黃鷹嘛……只會耍劍而已。
7-1《銷魂令》
內容簡介 雙魚塘主人「神拳」楚萬里和水繪園主人「魔手」秦百川為了爭奪一件「生意」鬧得不可開交,楚萬里之女楚湘雲甚至給秦百川綁架,質押在石塔之中。沈勝衣經由好友「狂獅」蕭烈的介紹涉入這場黑道鬥爭,救出人質後才發現,事情並非想像中簡單……。
卷末小札 「銷魂令」即是楚萬里號召天下英雄好漢所發出的手繪雙魚令,暗示著接到此令的下場悲慘。全書以「福壽膏」(鴉片)為主題,大講毒品之為害人心,說教意味甚濃。沈勝衣受白玉樓所託南下調查福壽膏案件,赫然已經成為武林警察,只是表現平平無奇。加入東瀛忍者與好友背叛等題材,勉強算是有點新意,但總括來講,全書只有頭尾兩章可看,中間全是贅文可刪。
7-2《風神七戒》
內容簡介 殺手組織風神門有七項戒條:一戒殺孝子、二戒殺清官、三戒殺義士、四戒殺孕婦、五戒殺無辜婦孺、六戒貪非份之財、七不得同門相殘。可是偏偏那麼巧,這次派去出任務的七個殺手同時把戒條全都犯盡!為了讓他們戴罪立功,七位殺手同時接受一件任務,完成之後還要擊倒對手。然而他們這次的下手對象竟是──沈勝衣!
卷末小札 所謂《風神七戒》只是一種無聊的障眼法,拋開這些裝飾不看,本書根本就叫做「七殺手」,還是難逃古龍陰影。結構鬆散情節單調,簡直boring到了極點,尤其黃鷹學藝不精又愛耍玄疑、搞推理,最是令人討厭。
系列總評 對於黃鷹,筆者並不推薦其小說作品,比較推薦其改編電影。因為黃鷹乃編劇出身,他用編劇的概念寫小說,經常對文字不假修飾,武打場面永遠是千篇一律,這在編劇方面講得通,要搞小說創作則不行。
 「沈勝衣傳奇」系列目前只有一部《大俠沈勝衣》可資參照,但是黃鷹小說的改編電影,就筆者目前所知,僅就邵氏出品的,尚有《五毒天羅》《妖魂》以及《無翼蝙蝠》,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參看。

2007年2月26日星期一

慕容美书目及出版时间表

 
本名王復古(一九三二-一九九二年),江蘇無錫人;學歷不詳,曾任高雄市稅務員多年。一九六十年初,嘗試以「煙酒上人」筆名撰處女作《英雄淚》等書,未獲重視;旋化名「慕容美」,改以詩情畫意、亦莊亦諧的筆調,陸續推出《黑白道》、《風雲榜》諸作,大受讀者歡迎。於是乃辭去公職,專事武俠創作;更進而成為「大美書系」首屈一指的王牌作家,與號稱「臺灣武壇三劍客」的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分庭抗禮,馳譽一時,而有「三劍一美」之目。  一九八五年,王氏因中風輟筆,以迄病故。終其一生共寫下廿餘部武俠小說,多斐然可觀;其中尤以《風雲榜》構思奇妙,不落俗套,忽張忽弛,觸處成趣!值得推介於海內外新、舊讀者之前,共同賞析。  慕容美創作年表(共二十三部)
  書名      年代   出版社  備注
01.英雄淚     1960   大美   初以“煙酒上人”筆名發表
02.黑白道     1961   大美
03.風雲榜     1962   大美
04.血堡      1963   大美
05.金龍寶典    1963   春秋
06.燭影搖紅    1964   大美
07.公侯將相錄   1964   大美
08.祭劍台     1965   大美
09.一品紅     1966   大美
10.怒馬香車    1966   春秋
11.一劍懸肝膽   1967   南琪
12.留香穀     1967   四維
13.金筆春秋    1968   大美
14.翠樓吟     1969   四維
15.金步搖     1969   大美
16.秋水芙蓉    1970   南琪
17.解語劍     1971   南琪
18.天煞(殺)星   1972   南琪
19.不了恩怨不了情 1975   大美
20.七星劍     1976   春秋
21.刀客      1977   南琪
22.關洛少年游   1978   漢麟
23.無名鎮     1979   萬盛
  註︰他另以“煙酒上人”筆名所撰《混元秘笈》、《劍海浮沉記》二書,今皆不存。

[转载]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六脉神剑”

作者:夜郎带刀      
武侠小说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奇幻仙侠、郑证因《鹰爪王》的帮派技击、王度庐《鹤铁五部曲》的男女悲情、白羽《十二金钱镖》的社会综艺、朱贞木《七杀碑》的奇诡推理各具特色,而且文笔功力均不俗,为新派武侠综艺侠情的奠定了基本套路,新旧的简单划分无法割裂前后传承。诚然,文笔繁冗、结构拖沓、思想观念陈旧是旧派武侠弊病,但侠义精神、情节模式、人性真情等等内在的武侠小说特有要素不仅不逊色于后辈作家,甚至犹有过之。新派武侠起于五十年代中期,金庸、梁羽生在香港扛起大旗,起点最早、成就也最高;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三剑客”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以及上官鼎、云中岳、柳残阳、独孤红、慕容美、萧逸等人在宝岛众剑齐出,走出了不同于金、梁的综艺侠情武侠道路,毕竟金庸、梁羽生的才情不是信手拈来的;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古龙另辟蹊径,终于从大武侠的格局走出,带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变革,终可与金庸分庭抗礼,古龙风风靡一时;七八十年代,深受古龙影响的温瑞安,将自己的才情注入武侠,带来了新派武侠诗意化;九十年代,黄易异军突起,以玄幻、修真的因素带来武侠新鲜血液,与此同时,深受漫画影响的《风云》系列以魔幻、奇幻色彩展示了武侠的多样可能;大陆武侠在网络化时代终于走上前沿,孙晓、凤歌、小椴、沧月、杨叛等人的共同努力,使新武侠在玄幻修真小说大行其道之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看看新派武侠发展历程,大致可以理出这六条脉络,其间交叉、重合、创新是难免,只能说是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六脉神剑”。    
第一脉:金梁天才    
金庸,将武侠带进社会主流的一代宗师,其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潜移默化。虽然已近半世纪,仍旧长盛不衰,无论文笔功力、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内涵底蕴至近无人企及,十五部作品好像是挖绝不尽的宝藏。虽然古龙的影响一再冲击,但其还是稳居盟主宝座。《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飞狐外传》还略带草莽气,处江湖之远不忘江山;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建立江湖大格局,已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笑傲江湖》对自由的憧憬、《天龙八部》对命运的感叹、《鹿鼎记》对武侠乃至历史的反讽,彻底把武侠推上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其它的中短篇,《侠客行》、《连城诀》、《雪山飞狐》、《白马啸西风》剑走偏锋,余味无穷;《鸳鸯刀》、《越女剑》因为篇幅过短,更多因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而被人们熟知。    
梁羽生,《龙虎斗京华》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所建构的武侠世界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文笔功力相当不俗,诗词歌赋的本领当属第一,奈何既生瑜何生亮,和金庸同时出道注定了其尴尬的地位。究其原因,大概是作品平稳有余、灵动不足,格局甚大、内蕴欠缺,起点较高、突破较小,当然这只是和金庸相比,较之其他名家作品层次明显高出一个层次。梁羽生努力在建构自己的武侠体系,30多部作品大致都有脉络可循,历史感很强。  
义和团系列:《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牛刀小试,可能因为选择的背景缘故,还难以开山立派。  
唐系列:《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以安史之乱为时代背景,融入了很多唐传奇故事,颇为不俗;《女帝奇英传》重新演绎武则天,悲剧色彩甚浓。  
宋系列:《狂侠天骄魔女》—《武林天骄》—《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挑灯看剑录》—《风云雷电》,以民族斗争为背景,格局甚大,草莽气甚浓,可惜欠缺名篇佳作,略显沉闷。  
塞外系列:《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锋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虽也有家国情仇,但江湖味道多了些,人物形象也多元化。  
天山系列:最能体现梁羽生水平的系列,以明清为背景,以天山派为主线,名篇佳作甚多。《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 《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封笔之作《武当一剑》水准般般,未出作品《武林三绝》不知真伪。  
梁氏武侠,温文尔雅又略带乏味,结构散漫、人物众多、枝节颇多但框架有序。如张丹枫、卓一航此等名士儒雅风采,如云蕾、玉罗刹如此巾帼飒爽英姿,间或金世遗、厉胜男等真性情豪杰等等众多人物刻画的丝丝入扣,没有简单的偶像化、神圣化,多了几分生气、人性。这个江湖有着历史背景的底蕴,给其提升了不少水平。    
金庸、梁羽生都是天才,其风格无法复制,就算模仿也很难做到如此典雅凝重、清新脱俗、雅俗共赏。从现在的小椴、凤歌的作品里,隐隐有着他们的影子,但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二脉:综艺侠情    
台湾武侠一开始就走上了与金庸、梁羽生完全不同的道路,其更多的是受到民国五大家的影响。他们建构的江湖,没有太多的历史背景,而存在于现实之外,类似金庸作品中《笑傲江湖》中的江湖大格局。他们是尴尬的一代,作品占据新派武侠小说大半江山,甚至他们建构的江湖才是大众观念中的江湖,但因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最为人所诟病;他们是不幸的一代,金庸、梁羽生珠玉在前,古龙新派风格一统天下在后,他们始终是配角身份,甚少关注。相较而言,他们反而是最值得研究的一群。   
一品: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柳残阳、云中岳、上官鼎、萧逸、独孤红、慕容美。  
台湾三剑客是台湾武侠的霸主级人物,司马翎作品的底蕴是最接近一流的,初期《剑神传》系列还处于综艺侠情的阶段,但重视人性的刻画,卓尔不群,可惜结构过于凌乱、文笔驳杂、情感描写不太符合大众胃口。中期《剑海鹰扬》、《纤手驭龙》等作品将前期作品中江湖大一统的格局发展的日趋成熟;《霸海屠龙》、《玉钩斜》等作品又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推理斗智的道路。后期《强人》、《极限》等作品风格又为一变,更多对命运的哲思,结构散漫,情节诡异,应该算是残缺的精品。后来的黄易作品很多司马翎作品的痕迹,对人生的哲思、人物欲望的挣扎与张扬、心理推理斗智以及一些人物的原型,等等。卧龙生的名气绝对三甲之列,大量的盗版书都以他冠名,可见其作品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他的作品致力于江湖大一统格局的设置,开创或者说发扬了很多武侠小说的模式,应该说三剑客前期作品他成就最高。《飞燕惊龙》、《玉钗盟》、《天香飙》绝对的武侠正宗,江湖味道最浓。《天剑绝刀》、《金剑雕翎》虽然没什么突破,但也精彩纷呈。中后期《天龙甲》、《摇花放鹰传》、《飘花令》以女性为主角,淡淡的悲情味道萦绕其中,成就颇高,可惜不被重视。诸葛青云的文笔功力、结构驾驭堪称一流,虽然背景是江湖,但人物骨子里还是还珠楼主式仙侠的味道,场景多设置在名山大川,早期《紫电青霜》堪称佳作。离奇的情节、血腥的场面、人物塑造的模式化影响很大,但相较于司马翎的推理、卧龙生的悲情,诸葛的小说欠缺底蕴,因此过多的自我重复,鲜见佳作。《金手书生》、《咆哮红颜》勉强算是佳作。单论作品质量,与其把诸葛放在一品中,还不如换成司马紫烟。但其更多的价值在于,对还珠的奇幻仙侠一脉继承发扬,风格独具一格。  
柳残阳、云中岳为江湖注入了硬朗的气息,不同于大众化的儒雅才子、少年俊侠。柳残阳更多的写黑道枭雄,打斗场景的惨烈很有点暴力美学的味道,大段大段的话剧式旁白配合表情动作难得的切合人物身份,江湖道义演绎的淋漓尽致。虽然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以暴制暴、争抢斗狠,但行文很简洁有力,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侧重点放在人物刻画,而不是故事情节,在综艺侠情类小说中别开生面。《枭雄》、《生死锤》、《断刃》堪称经典。云中岳可能是老辈作家创作时间最长的了,现在网络上得到很多推崇。作品草莽气多余江湖味,一般写江湖豪客,现实感较强,将历史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早期的《锋镝情潮》、《绝代枭雄》很是悲壮,不一样的江湖味道,可能就是绿林吧。  
上官鼎,三兄弟的组合很是另类,既有别开生面的恢宏架构、又有衔接的生涩漏洞。作品不多,但自立门户,不落俗套,很有点玄门正宗的味道。作品很大气,不是指格局而是底气。《沉沙谷》、《侠骨关》堪称经典。萧逸也是坚持自己风格,行文文雅中带着生涩,感觉在云中岳和卧龙生之间摇摆,现实感较强。值得赞赏的是他的创作态度,很用心的去做。《马鸣风萧萧》、《甘十九妹》堪称佳作。独孤红文笔洗炼,处女作《紫风钗》就出手不俗,作品多以明清为背景,皇宫恩怨牵扯其中,开创了“京味”武侠独具特色。《雍乾飞龙传》、《大明英烈传》是其代表作。慕容美文雅清新,温情脉脉,情趣不俗。虽然不够大气,但演绎了江湖的温和一脉,作品结构甚少漏洞,重视文笔的技巧。多以翩翩少年平息江湖祸乱为题材,文笔功力不弱于诸葛青云,更多了些轻松愉悦。《风云榜》、《烛影摇红》档次不俗。  
单论作品质量,也许司马紫烟、高庸等人不输于这九人;单论影响力,也许陈青云、李凉名气更大。但是综合各类武侠小说的特色,以及对武侠小说创作的贡献,还是选出这九人作为代表。司马翎的推理斗智、卧龙生的传统悲情、诸葛青云的仙侠流韵、上官鼎的雍容大气、萧逸的文艺侠情、柳残阳的铁血江湖、云中岳的草莽武林、独孤红的京味武侠、慕容美的温文尔雅这九大门派共同支撑起台湾综艺侠情武侠的天空。  
二品:高庸、司马紫烟、易容、玉翎燕、秦红、孙里鑫  
作品质量不逊于九大门派,可惜因为难以另起炉灶,只能屈就其下。高庸的作品部部可观,很有新意,文笔功力不俗,《纸刀》、《天龙卷》、《玉连环》都是精品之作。司马紫烟,清新流畅,既有诸葛青云的故事架构,又有慕容美的飘逸洒脱,《七剑九狐》、《六月飞霜》绝对精品。易容以为卧龙生替笔出名,其构思、文笔甚至凌驾于卧龙生之上,奈何作品太少,但凭借《王者之剑》、《大侠魂》,足以在武侠史上留美名。玉翎燕,作品既有梁羽生的凝重、写实,又有萧逸的侠情、综艺,《千里红线》、《孤剑起风雷》实属精品。秦红作品很有新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九龙灯》是难得的佳作。孙里鑫的作品别具一格,怪异又不乏古雅大气,《万里云罗一燕飞》是其代表作。  
三品:东方玉、东方英、忆文、墨余生、秋梦痕、萧瑟、雪雁、武林樵子、曹若冰  
偶有佳作,但整体格调不高。东方玉的作品质量放在二品有点勉强,放入三品有些可惜。清洁流畅、江湖味道很正宗,《纵鹤擒龙》、《一剑破天骄》可以一观。东方英很会写故事,《河汉三箫》、《烈日飞霜》颇有一气呵成之感。忆文小说颇多新意,《飞羽令》、《冷香谷》佳作也。秋梦痕延续还珠楼主海外飞仙一脉,《野火太子》、《苦海飞龙》想象力极为瑰奇。萧瑟作品多有模仿的痕迹,但《碧眼金雕》一书足以让他跻身高手行列。雪雁作品有柳残阳的痕迹,《邪剑魔星》、《风虎云龙》值得一看。曹若冰和东方玉风格差不多,《玉扇神剑》、《鬼眼劫》本属佳构,奈何瑕疵过多。     
综艺侠情武侠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派别,也是风格最多样、水平最参差不齐的一群。没有提到的作家还很多,有作品鲜见于大陆的,如独抱搂主、百剑堂主、谷如风;有没多关注的,如伴霞楼主、南湘野叟、鬼谷子;还有作品低劣不值一提的,如公孙梦、应天鱼。在综艺武侠的大潮中,还有三股流变值得关注。一是陈青云为代表喋血江湖的鬼派,多是复仇者形象,喋血滥杀,但却极受欢迎。简单流畅的情节、恩怨情仇的了断似乎与一般的综艺侠情武侠无甚区别,诸葛青云、柳残阳的作品中血腥场面也不少,简单的否定其流行似乎有点草率,毕竟陈青云的作品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因素。二是李凉为代表嬉闹江湖的顽童派,以韦小宝、小鱼儿为原型,诞生了一批精灵古怪、邪得可爱的顽童形象。《杨小邪》实属佳作,文笔流畅、情节幽默、想象丰富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其为人诟病的色情情节描写持怀疑态度,李凉的风格在于诙谐幽默,掺杂色情描写得署名作品是否其真作还有待考察,网上署名作品究竟有几部真品还有待考察。李莫野不是有六部作品就是托其名出版的么。这一派还有个人物和李凉并驾齐驱,祁钰的《秦宝宝》以女顽童形象诙谐江湖,将柳残阳的江湖故事加入女性特有的言情文笔,值得称道。三是独孤残红、沧浪客、阳朔、戊乾等人为代表的大陆武侠,沧浪客、阳朔以续写金庸作品出名《蛟龙惊蛇录》、《九阴九阳》传播甚广。沧浪客独创的《一剑平天下》系列自然悲凉氛围、大气的架构,独孤残红《销魂一指令》系列营造的江湖故事,戊乾的一系列《传奇》都是颇有新意,但欠缺底蕴,没有摆脱综艺侠情的范畴,有建构江湖的雄心,但模仿痕迹太重。      
第三脉:古龙新派    
如果说金庸是天才,那么古龙就是鬼才,给新派武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是后来的温瑞安、黄易都没能做到的。首先,从人物塑造上,金庸、梁羽生写侠之大者,司马翎、卧龙生众人塑造的人物很难企及,更多的是偶像化、模式化、千人一面,而古龙写侠之风流,游侠如楚留香、陆小凤、叶开,浪子如胡铁花、郭大路,极富个人浪漫色彩,真情真性。其次,情节结构方面,摆脱了大江湖格局,注入悬疑、推理等因素,注重氛围营造,情节诡奇多变、令人瞠目结舌。第三,行文方面,简洁灵动,多以短句行文故事,加以哲理旁白。第四,武功虚化,更多的氛围、心理的描写。古龙创作大概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初期的《苍穹神剑》《游侠录》等十余部作品,文笔稚嫩,尚不入流,实在和后期作品差距太大。  
第二阶段,起自《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作品沿袭综艺侠情的大江湖格局套路,但又颇多创新,至此,古龙已经可以与台湾任何名家一较高下。  第三阶段,古式独有风格成熟期,摆脱大江湖格局,张扬个人风采,楚留香、陆小凤、小李飞刀、萧十一郎等作品以独特的古龙风格奠定了其宗师地位。《七种武器》把江湖演绎得别具一格,《欢乐英雄》将其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血鹦鹉》融入恐怖、悬疑,《三少爷的剑》、《英雄无泪》写英雄的无奈、落寞,《猎鹰赌局》探索另外短篇武侠模式,建构起自己的江湖。叹息古龙后期身心俱疲,不少作品多由他人代笔。  
没有受古龙影响的很少,但接受其行文变革、情节诡变的多数,领会其内在酒剑精神底蕴的极少,所以,大多只学其形不得其神。龙乘风的《快刀浪子》系列从行文上几乎能以假乱真。黄鹰《沈胜衣》、《天蚕变》、《惊魂六记》系列也属精品,其中篇《风云十七剑》一气呵成、堪称佳作。丁情是古龙的嫡系传人,《那一剑的风情》等作十足的古龙味道。熊沐的《风花雪月》,文笔酷似,情节恶俗。真正能把古龙风格融入自己创作的是另外四个人:于东楼、奇儒、周郎。  于东楼的作品质量比之古龙毫不逊色,《短刀行》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风格自成一派,可惜作品太少,除了《碧血黄金》的两部,《侠者》只闻其名不见流传。  
奇儒,将古龙风格与其佛学底蕴融合,《蝉翼刀》写得很唯美,作品连续能自成一派,可惜自我重复过多,江山和江湖的结构框架,高手友朋的凸现不出主角色彩。  
周郎,大陆武侠的后起之秀。《奇兵十七》中篇系列以武器写爱情,文笔优美、情节诡变、构思极佳,可惜《燕歌行》、《横刀万里行》等长篇又回归江湖大格局,水准下滑。  
巍琦,《金帖侠盗》模仿楚留香,极尽古龙推理之能事,文笔洗炼,可惜仅有一部作品。
    第四脉:温氏才情    
温瑞安是个很传奇的人物,才华横溢,命运多变。其实,正规说,他才是将古龙风格发扬光大的人,但其温式风格独树一帜,只能另算一脉。古龙的新在于他的诡奇、温瑞安的新在于他的才情。一、文笔唯美,融入细腻的感情化文字,推动了武侠文学化。这一点古龙在《天涯明月刀》中有过努力,但并不成功。温瑞安凭借自己的才情,于细微处流露真情真性,阅读温氏武侠,至少文字上带来的是美感享受。二、行文求新求变,从字体的排列、重复、语句的设置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探索汉字表达情感的可能性。三、情节构架大气,于大江湖格局中独辟蹊径;行文散托自然,技巧娴熟。四、与古龙塑造的人物不同,古龙多些侠之风流,温瑞安笔下写侠气,如萧秋水、方歌吟的成长,写侠义,如四大名捕为国为民。五、重视武的成分描写,不像古龙那样虚化武功,看得出温瑞安是很认真设计、构思。  
《神州豪侠》、《血河车》还是江湖大格局模式,但已经卓尔不群,内韵十足。四大名捕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奠定了自己的风格。可惜得是作品系列之间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一部不如一部之嫌。有时候为变求变,注空才情、侠气的作品只是个美丽的躯壳而已。另外,温瑞安是老一辈作家中短篇写得做好的,《刀丛里的诗》、《杀人者唐斩》堪称经典。总体观之,温氏武侠文学化将武侠小说的档次、质量带上了新的高度,不再停留于编故事,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到笔触,用唯美情感化的笔触表达出来。大陆新武侠的代表小椴、优客李玲、步非烟等人深受其影响,毕竟,有好的文笔不一定是好作品,但好作品一定要有好文笔。    
第五脉:黄易玄幻  
武侠小说的发展需要天才,当人们感叹温瑞安江郎才尽,对武侠前途灰心失望的时候,黄易横空出世,将玄幻、气魄融入武侠,带来了崭新的武侠世界。一、气势恢宏,格局庞大,借助历史背景以及一些史实展现了雄浑的江湖画卷。不太重视细节的精雕细琢但掩饰不了铺天盖地的气势,人物之多、情节之长、线索之杂独步武林。二、人物的精神气质发生了转变,金庸写侠之大者、古龙写侠之风流、温瑞安写侠之才情、黄易写侠之修真。笔下人物注重修真悟道,去探求生命的奥妙,很浓的玄学色彩。浪翻云的洒脱、寇仲的霸气、徐少陵的飘逸,但骨子里的气质却是一致的,对人生求索的积极态度。三、个人欲望的张扬,没有了传统武侠的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任由自己的欲望沸腾,靠武力、智慧乃至心机,近乎肆无忌惮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四、武功描写玄幻化,独具一格,自成一派。  
《覆雨翻云》中的修真悟道、《大唐双龙传》中的个人不甘命运、《寻秦记》中的跨越时空,不同程度的丰富了武侠创作的多元化,在黄易的武侠世界里,正邪之争不过是个人追求过程中的点缀。  黄易的变革不乏追随者,龙人、无极等的大部头著作也借助了历史的恢宏气势和玄幻色彩的融入,可惜底蕴全无,不伦不类。沈默《孤独侠》等作品模仿得惟妙惟肖,可惜只是模仿而已。  与黄易带来武侠玄幻化的同时,受漫画风影响,马荣成《风云》、黄玉郎《天子传奇》、刘定坚《刀剑笑》等作品充斥着魔幻色彩,其中《风云》系列是难得的佳作,可惜好评甚少,作者是个谜,虽然署名马荣成、丹青,但看看漫画似乎故事发生在之前,而且文笔构思局不落俗套,断浪为友成魔、几段爱情的描写很感人,聂风的无为气质、步惊云骄傲不逊,跌宕起伏、想象瑰丽的情节都独树一帜。虚拟的背景、神秘的宿命、漫画式人物、自由畅想的故事,发出了了奇幻武侠的先声。  
第六脉:大陆新武侠  
终于,大陆新武侠走上了前台。上个世纪,大陆武侠始终处于陪衬地位。和沧浪客、阳朔等人对金庸的低劣模仿、续作,陈天下对温瑞安恶意的冒充,周郎、独孤残红对传统武侠的延续不同,终于,小椴、杨叛、时未寒、沧月、步非烟、沈樱樱等人用自己的才学和探索,为大陆武侠走出了继承发扬、开拓创新多样精彩的路子。  
一、传统武侠,借鉴前辈作家的精华,将金庸的典雅、古龙的奇诡、温瑞安的诗意、黄易的玄幻、风云系列的魔幻色彩乃至综艺武侠的大江湖格局融入自己的创作。孙晓的《英雄志》在历史背景下建构江山江湖的格局同时加入人生哲思,凤歌《昆仑》的恢宏气势演绎着金庸式的江湖大格局,金寻者的《大唐行镖》将金戈铁马、脉脉温情带入江湖,小椴的《杯雪》、沧月的《听雪楼》唯美的笔触大有温式风格,步飞烟《武林客栈》、《华音流韶》颇有古龙悬疑神韵、行文之妙,又加上魔幻色彩。时未寒《偷天换日》几乎将金、古、温的风格尝试了个遍。  
二、奇幻武侠,在玄幻修真小说大兴其道之时,武侠也在探索者多样的可能。树下野狐《搜神记》、《蛮荒记》将古代神话融入其中,瑰丽雄奇,气势恢宏。萧鼎《诛仙》,将仙侠一脉发扬光大,情感化的笔触,传统的爱情,奇幻的场景,演绎不一样的传奇。江南、今何在等人共同构筑的《九洲》,借鉴了游戏的因素,构建一个虚幻的时代,虚虚实实,不乏历史悲壮史实的氛围,充满魔幻色彩。包括,沧月、步飞烟的作品中,奇幻色彩很浓。  
三、历史武侠,把武侠作为历史的一种工具。代表作,红猪侠《庆熹纪事》、随波逐流《一代军师》,写官场的勾心斗角、历史的风云变幻为主要线索,江湖味道很淡。这类作品不算多,但质量都不俗。  
四、短篇武侠,武侠彻底文学化,没有统一的风格,只是为了表达情感、展示故事。成就最高的当属杨叛,其《简单武侠》系列短篇却技巧十足,留白运用得很好,一般结尾处将情感推到高潮。沈樱樱、江南、方白羽等人也是各具特色,展示了短篇武侠的生机活力和无限可能。  
大陆新武侠的特点总的说来,一是文笔很好,技巧娴熟。金庸的古雅、古龙的灵动、温瑞安的诗意给其多样选择。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底气十足。二是多种因素融合,历史、玄幻、魔幻等等,想象力的空间有了多样创作的可能。三是认真的态度,求新的创作意识摆脱了港台武侠商业化的流俗,至少没有过滥的前后差异、托人代笔等等现象。大陆新武侠是幸运的,前辈作品给他们丰富的资源,情节故事、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等取之不尽,玄幻小说又给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无所不能的解构和建构;大陆新武侠又是不幸的,网络时代文学的泛滥,让武侠小说面临着不得不变革、求索的困境,如何保持武侠小说特有的内涵,如何选择性注入新鲜血液,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始终坚信,武侠不死、热血不息,小椴、沧月、杨叛、萧鼎、孙晓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