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

上官鼎、易容作品

最近突然又迷上了武侠,但实在是不知道除了金、古、梁之外,还有哪些作家的书好看——这恐怕是很多爱好武侠的人的一个共同难题吧?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读一本陌生的书,读到一半才发觉不值得,此时无论放弃或不放弃,都是个很让人为难的问题。。。

《剑毒梅香》和《长干行》是我较早读的古龙作品,也是我较早读的武侠作品。后来才知道《剑毒梅香》是由上官鼎续作的,《长干行》则更完全是上官鼎的作品。这次重新焕发了武侠热情后,首先就想到去寻找上官鼎作品也就自然而然了。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剑毒梅香》和《长干行》时候的快感。我想知道,上官鼎的其它作品是否也一样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是否还依然能带给我当年产生的那种快感。

我这里要推荐的是《七步干戈》及其续集《侠骨残肢》。尤其是后者,其中的一些段落常常能让人感动的落泪,虽然它同样具有上官鼎作品共有的一些致命缺陷——这也是他始终无法和金、古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的原因。令人奇怪的是《侠骨残肢》并没有出现在《上官鼎亲手订定书目》中,不知何故?

和上官鼎一样,以替别人续书而成名的还有易容先生(他给卧龙生续写《天香飙》)。他的《王者之剑》一书受到的评介非常高。他的作品只有三部:《河岳点将录》、《王者之剑》和《大侠魂》。《大侠魂》是为《王者之剑》的后续作品。

遗憾的是我只看了《河岳点将录》和《大侠魂》,还没来得及看《王者之剑》。《河岳点将录》感觉不错,但《大侠魂》感觉很一般。不知受人赞誉的《王者之剑》又会如何?怕失望,至今不敢开卷。

上官鼎作品书目:

《芦野侠踪》、《剑毒梅香》、《长干行》、《沉沙谷》、《铁骑令》、《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侠骨残肢》、《奇剑三灯》、《萍踪万里录》、《侠骨关》、《金刀亭》

——以下内容转载自《旧雨楼·清风阁》社区,作者未知

上官鼎是刘兆藜、刘兆玄、刘兆凯三兄弟集体创作的笔名,隐喻三足鼎立之意,而实以刘兆玄为主要执笔人。刘兆玄现为行政院副院长,曾任国科会副主委、清大校长、交通部长、国科会主委。
刘兆玄于高中时期由于出版社兼出租商的需才孔急,代笔续写古龙的《剑毒梅香》,(1960年)反应不错,由于此「接龙」的成功,乃开始以「上官鼎」着世,据说当时曾引起古龙小小的吃味。
据刘兆玄亲手校订「上官鼎创作年表」显示其处女作为《芦野侠踪》(1959年),较代笔续写《剑毒梅香》早一年,但《芦野侠踪》一书早已□没不存,未得确证。
在台湾早期武侠小说中,刘兆玄是年轻一辈的武侠慧星,大约十六七岁即开始武侠创作,但封剑也最早,前后仅写了七年。虽然三兄弟曾登报公告归隐山林,伪冒之作仍源源不绝。刘氏可算是半职业性的武侠作家,早年所撰之十部作品均系就读高中、大学时期陆续所推出,而稿费所得便已够他出国留学了。
高中时之试笔作有二:即《剑毒梅香》(代续)与《芦野侠踪》,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考上台大后,力撰《沉沙谷》(1961),始扬名立万,广或好评,时年不过十八。之后,上官鼎兄弟又接连写了《铁骑令》、《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侠骨关》、《长干行》、等名著。其中尤以《七步干戈》描写董门两代恩怨纠缠,复以「天座双星」斗智斗力的曲折过程;运笔不测,精彩纷呈,竟有六分金庸,四分司马翎的综艺火候。
上官鼎作品的特色,盖充分表现「英雄出少年」的浪漫精神,理想色彩;而以手足之情、朋友之义为依归,《沉沙谷》写陆介、何摩、韩若谷三结义。《七步干戈》写董天心、无心兄弟与丐帮十侠。《烽原豪侠》写方立青与「四大天王」后人。
上官鼎作品将「英雄出少年」的理念表露无遗,这是其他武侠小说名家作品中不易见到的少壮之气,因为若辈之写少侠,似乎缺少了三分天真之气,一般都显得过于「少年老成」;与上官鼎的「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大异其趣。
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先生认为上官鼎诸作中以《沉沙谷》与《七步干戈》最为杰出;后者之意构、布局及武艺文学化之表现虽较前者更为精彩,但前者悲剧侠情结构之壮美,却独绝当世,值得仔细推敲。《沉沙古》有「三长、两短、一奇」可述:三长:一是写人性,二是写情义,三是如诗如画的语句与现代文艺技巧。两短:一是布局上以空打空的大败笔,二是有关作者三人自相矛盾及分段「说书」不当之种种问题。一奇:指书中的藏珍图居然是运用高中数学原理(三角、几何、同心圆)标示出存放地点;及至陆介初陷沉沙谷「死中求活」的奇特理由,皆能自圆其说。
上官鼎之作,因是三兄弟集体创作,一主二辅,水准参差不齐,章节间优劣互见的落差问题,文笔忽好忽坏,时序错乱不一等等,徵结在于「三人行必有矛盾焉」,虽然作品完成后可互相讨论删改,但往往有人物碍于剧情合理而死得不明不白。减低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日后若非持「修正」主义恐难以传诸久远,庆幸的是上官鼎未如一些武侠前辈的早逝(如古龙、卧龙生、司马翎),大可好好修改一番,问题就在于作不作而已。
上官鼎之《沉沙谷》虽不算是一部非常完美的作品,优缺点互见,但就新旧笔法互杂运用,分段之「现代」,在古龙尚在摸索,未臻成熟之前,确实没几个人能「新」过上官鼎,当时除陆鱼之《少年行》是标榜「新型武侠」名目之外,与上官鼎同称「新颖侠情」者有司马翎、古龙等人,但以表现手法而言,上官鼎运用现代意识流的手法却颇具创意。
真善美出版社重出的少年英雄系列中收录了两套上官鼎的代表作: 一是《沉沙谷》、二是《烽原豪侠传》,其中《沉沙谷》内有上官鼎自己所画的插图;另外万象图书九七年出版的十大高手系列收录了《两代剑王》;十大武侠名家系列收录了《长干行》;至于像《七步干戈》、《铁骑令》··市面上能找到的大概只有大梁出版社的版本,只是须注意是否为仿作的问题。以上是小弟目前所知上官鼎作品的出版情形,疑漏难免,大家就多包涵。
总括来说,刘氏三兄弟合写小说约十部,以《沉沙谷》一书成名,主要代表作有《铁骑令》、《七步干戈》、《烽原豪侠传》、《萍踪万里录》、《侠骨关》、·····虽谈不上部部精品,总还值得一顾。

上官鼎亲手订定书目/南叶代发武林帖
1990年代之初,南叶为主编台湾十大武侠名家代表作,曾亲访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刘兆玄(上官鼎主笔者),请其亲订上官鼎书目如下:
1.芦野侠踪(1959年,清华--新台书系)2.剑毒梅香(1960年,同上)3.长干行(1961年,同上)---存疑,高庸说3集以後为其所撰。4.铁骑令(1961年,同上)5.沈沙谷,(1961年,真善美)6.烽原豪侠传(1963年),同上)7.七步干戈(1963年,清华)8.侠骨关(1964年,同上)9.金刀亭(1966年,四维)---1-16集,下半部皆伪。*另:萍踪万里录(1962年,第一)乃经上官鼎兄弟许可,由友人所撰。
附带声明: 199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因与宋德令先生有著作权纠纷,遂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迳自抽出上官鼎的<<沈沙谷>>,并将台湾十大武侠名家楞改为"九大门派"。其编校之错漏百出,以及乱分门派之荒唐,概与本人无关!(*曾通过口头及文书抗议,但无效)特此声明如上。
渡虚注:本文作者神駝乙休为台湾学者叶洪生先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