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2月28日文章】题:即将到来的中国经济减速;解决自由和增长的矛盾(作者:传统基金会国际贸易经济中心主任蒂姆·凯恩)
华尔街2月27日的暴跌是中国股市大跌引起的。这给人们发出明确的提醒和警告。提醒是:中美经济已深刻融合。毕竟,两国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发动机”处于全球化的核心。警告是:发动机的中国一方强劲有力,但不稳定。
对那些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发现了一种新发展模式的人,亚当·斯密如果在世大概会说,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但殊途同归,终点都是自由市场。
的确,在我们宣传《200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时,反复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经济自由对增长如此重要,中国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中国的GDP似乎在20年里保持两位数增长率,经济自由度却只有54%,低于平均标准。这似乎是对自由带来繁荣这一核心主张的有力反驳。
中国的经济自由度在2007年固然只有54%。但30年前这个数字很可能接近零。1978年,邓小平实施的包产到户在经济自由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如同米尔顿·弗里德曼预料的,这种混进来的少量自由因素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应。回头看,这30年里,中国的经济自由度每年增长1-2个百分点,经济也随之发现。
显然,自由与繁荣的关联很密切。中国政府所做的是,通过加强经济自由度提高中国的增长潜力。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平均收入较低。但今天,中国年轻工薪阶层的收入是老一代人的几倍。推动中国增长的不是廉价劳动力。“廉价劳动力”和“劳动套利”理论解释不了工资比中国低得多的非洲为何没有繁荣发展。是中国的自由造成了这些差别。
那么,中国的两位数增长能否持续?许多迹象表明即将出现突然的减速。
中国的自由度为54%,美国则为82%。这很可能说明,中国的增长曲线已接近最高限度。像几十年前的日本一样,中国的增长率很可能每隔几年就下降几个百分点,直到与其他工业化国家一致。
在有限政府开支、低税收、货币稳定和适度劳动自由方面,中国经济自由度与其他许多经济体相同甚至更高。但在3项自由指标上,中国远远落后:产权自由度只有20%,金融自由和投资自由也仅为30%。
简而言之,脆弱的金融体制连不太严重的周期性衰退也经受不住,很容易使其升级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中国如果陷入萧条,后果远比美国人就对华贸易失衡担心的问题严重。金融市场是商品市场的基础,中国这两个市场如果垮掉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