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21日文章】题:宛如莎翁悲剧的世界(作者:尼尔·弗格森)
人类生活中最戏剧化的领域莫过于政治。而当今的世界政治舞台几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像莎士比亚的戏剧——名曰《乔治王的悲剧》。从目前横陈舞台的尸体数量来看,我们似乎接近第五幕的尾声。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政治悲剧《哈姆雷特》、《裘力斯·凯撒》,《李尔王》和《麦克白》在行将结束时,几乎所有主要人物都会倒地而死。《乔治王的悲剧》也不例外。
在这个舞台上,最新倒下的“尸体”是沃尔福威茨,他上周终于宣布将辞去世界银行行长之职。另一个中心人物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政治上等同于服下了慢性毒药。最强有力地支持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政坛人物已相继被赶下台。
这出乔治王的悲剧中,错误在于未能认清9·11事件后反恐战争中真正的敌人。劫机者来自沙特、阿联酋、埃及和黎巴嫩。这一点几乎毫无疑问。劫机阴谋的主要设计师本·拉丹就是沙特人。这些国家与布什在2002年国情咨文中所说的“邪恶轴心”(朝鲜、伊朗和伊拉克)相去甚远。布什在9·11事件刚发生后把阿富汗确定为打击目标,这是正确的,因为塔利班政权在为“基地”组织领导层提供庇护。但推翻萨达姆的决定却是历史上最不合逻辑的推理之一。
全球反恐战争中真正的敌人不是“邪恶轴心”,而是“盟国轴心”。当前,最有可能制造另一起9·11事件的国家不是伊朗,更不是朝鲜,而多年来被视为美国在大中东地区(继以色列之后)最可靠盟友的国家:沙特(几乎肯定仍是伊斯兰激进分子最大的经费来源)和巴基斯坦(绝对是他们采购核武器的一站式商店)。
简而言之,这个故事有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在大幕落下之前,至少还需要一个场景来决定除乔治王本人之外依然站在舞台上的三个关键人物的命运。
第一个场景在以色列。自从黎巴嫩战争失败以来,总理奥尔默特的支持率直线下降,他仍然抓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不放,但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是关键:如果内塔尼亚胡重新执政,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将在50%以上。
第二个场景在沙特。在这里关键人物是班达尔·苏丹亲王,他当年作为沙特驻美大使,是入侵伊拉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自2005年10月以来他在利雅得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据说他正为发动另一次袭击大力展开游说:这一次是袭击伊朗。
第三个场景:向东移到巴基斯坦。在这里,总统穆沙拉夫的命运悬而未决。军事独裁统治持续8年之后,巴基斯坦的民主势力正在活动。但这其中包括名为“联合行动阵线”的伊斯兰联盟。
你以为这出戏即将结束,但第五幕才刚刚开始。伊朗和以色列之间战争若隐若现,而巴基斯坦又处在政治剧变的边缘,其结果很可能是伊斯兰主义者上台——最糟的流血事件还在后面。(参考消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