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富足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富足时代:繁荣是改变如何美国政治和文化的》(The Age of Abundance: How Prosperity Transformed America's Politics and Culture)布林克·林赛(Brink Lindsey)著,科林斯出版社(Collins)2007年5月8日出版,精装本400页,定价26.95美元。
一直到1950年代,食物、住房和工作等生存问题都是政治事务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些问题主导了那时政治的走向。世界两大最主要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主要就是围绕着对这些生存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而展开争论和对抗的:自由主义主张在私人企业、个人主义、市场经济和多党政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自由竞争的格局,从而带动社会实现富裕,其哲学根基是对人性的怀疑,而以法律和制度约束之;社会主义则坚持认为,自由主义的私有制本性决定了它的剥削性和侵略性,因而是不可能为人类带来共同富裕的,只有公有制、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政党的专政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大同,其哲学根基是对人性的肯定,即使是罪恶的资本家,也可以通过专政和改造成为同志。
两大意识形态的交锋从未停止过,虽然两者之间的力量似乎完全不对等:自由主义经过了启蒙运动之后、从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就一直是思想和实践的主流,而社会主义则长期停留在作为一种思想运动的阶段,直到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止。从那以后,两大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进入高潮,甚至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难以计数的经典文学著作中对工业革命以来以工人为首的社会底层所遭受的迫害和剥削的描写,让每个具有同情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生出对自由主义的痛恨和绝望,对社会主义产生同情和期望。正是在这种情绪的主导下,许多左翼的自由主义者开始严厉地批判自己的国家和制度,赞颂社会主义国家,以能赴红色苏联一行为荣。他们中有英国的罗素,法国的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以及中国的鲁迅等等众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
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布林克·林赛在《富足时代:繁荣是改变如何美国政治和文化的》一书开篇首章中描写的一幕生出和苏联人一样的反应:一个生活在自由主义国家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普通工人怎么可能过着那么豪华的生活呢?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为展示普通美国人生活水平之高,美国精心布置,展馆里到处是现代化、自动化的家用电器和娱乐休闲设备。在7月24日的开幕式上,当时作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的尼克松带领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一职的赫鲁晓夫参观博览会。当来到一个设备齐全的样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时,两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有关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孰优孰劣的争论,史称“厨房辩论”。
尼克松表示,在美国,一个普通蓝领工人都能拥有展览的这么多东西:能够容纳两辆车的车库、适合在所有地形条件下驾驶的汽车、大屏幕的豪华电视、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小摆设,以及储存所有这些东西的充足空间等等,为此需要付出的每月大约100多美元的月供,对一个普通蓝领工人来说,完全能够承受。苏联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样一座房子对美国家庭的代表性还赶不上泰姬陵对17世纪的印度建筑所具有的代表性。赫鲁晓夫还谴责拥有多种牌子的洗碗机是一种浪费。尼克松回答说,人们喜欢进行选择,而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被证明是能够为他们提供尽量丰富的选择的。
与东西方冷战时期的其它一系列重大事件相比,上述这一幕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以“后见之明”来审视,则显然意味深长,具有某种历史启示意义:在引领人民实现富裕这一根本性目标的较量中,社会主义实际上已经输给了自由主义(这里所说的输,不仅指当时美国的物质生活水平远胜于苏联,更指两种制度对人民的福祉的重视程度),虽然当时的大多数人都还没看到这一点--要再过将近30年,红色苏联彻底解体,中、东欧相继发生剧变之后,这一点才真正大白于天下。
我们知道,在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以外,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或正在走上基于这里所说的自由主义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林赛在《富足时代》一书里所描述的经验,不仅仅对美国这样的已经实现富足时代的国家而言有价值,对于其它的正在实现或者将要实现富足时代的国家而言,亦具有借鉴意义。
在林赛看来,1950年代开始的富足时代重塑了美国的政治和文化,此前,食物、住房和工作等生存问题是政治的首要议题,而在这之后,则开始被精神和价值问题--寻求生活的意义和自我表达,同时渴望心灵的稳定,渴望回归传统价值体系;或者说富裕之后的人类如何实现心灵的充实问题--所取代,美国自1960年以来的政治和文化变革便主要就是由它所主导的。
林赛在书里指出,此前的美国,推动力来自赞美勤奋工作、反对自我放纵的新教主义伦理,这种伦理认为,将工资用于投资的人既赢得了尊重也赚取了利润,而将工资浪费在威士忌和扑克牌上的人则将一无所获;但是,富足改变了这一切,那些“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从不知道什么是匮乏,并且因此对匮乏毫不畏惧,他们对父母的禁欲和自制不屑一顾,他们敢于反抗一切形式的权威并尝试一切形式的娱乐。
但是富足之后的美国人并没有感到更幸福,以及心灵的安定,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正是这种探索,催生了至今仍然主宰着美国政治的两场文化运动: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和1980年代的保守主义运动。反文化的左派分子渴望探寻新的自由,提倡民权、女权运动、环境保护主义、性、毒品和摇滚乐,而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对反文化左派分子无节制行为的反动,社会保守主义开始复兴。
当嬉皮士们在旧金山庆祝“爱的夏日”(Summer of Love)时,福音派牧师奥勒尔·罗伯特(Oral Roberts)正在俄克拉何马州成立他的大学,以宣扬保守主义,与左派的放荡思想做斗争。这两大文化运动直接导致了今日所谓的两个美国,即“蓝色美国”和“红色美国”的分裂现状。
问题在于,在林赛看来,这两大文化运动都没有认清问题的实质,实际上,他们的理念都是自相矛盾的:反文化的左派分子将真正的自由和危险的过分行为结合在一起,而传统的右派分子将极端保守主义与保留婚姻等宝贵制度的愿望混在一起;左派分子攻击资本主义却又为其成果感到欣喜,右派分子赞扬资本主义却又对其释放出的活力加以指责。因此,林赛认为,这两种偏激的文化运动所主张的理念都是不理性的,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无效的、无关紧要的(irrelevant),他们都没有了解、更不能代表美国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
那么,切实可行(relevant)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或者说,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是怎么想的呢?身为信奉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也有译作自由意志论、右派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的加图研究所(Cato Institute)副所长的林赛认为,是自由至上主义,即折中两大文化运动的理念,在经济上认可自由主义,同时在社会问题上也同样持自由主义的立场和主张。
林赛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处于所谓“蓝色美国”和“红色美国”之间的“浅紫色中间派”(purplish centrism),他们才是美国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大多数美国人已经从1960年代中吸取教训,他们现在接受这种观点,即人们应该对自己希望如何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只要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们认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及其成果大体上都是好的,因此值得珍惜和发扬。林赛的结论是,美国已进入自由至上主义时代,却一直无人认识到这一点,而仍然痛苦地执着于蓝红之争,这是当前美国两极化政治的失败之处。
刘见林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7年第23期,6/27/2007

2007年6月20日星期三

我爱武侠之梁羽生作品

我爱武侠之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六脉神剑”(作者:夜郎带刀)
我爱武侠之黄鹰作品目录
我爱武侠之上官鼎、易容作品

云慕湮的《飞鸿雪泥话旧题之梁羽生》是我在网上见过谈梁羽生最好的文章。可惜太长,不好转载,只能给了连接了。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年表      
书名 发表时间 连载报纸名(香港) 又名    
01、龙虎斗京华 1954.1.20-1954.8.1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2、草莽龙蛇传 1954.8.11-1955.2.5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3、七剑下天山 1956.2.15-1957.3.31 大公报 小说林    
04、江湖三女侠 1957.4.8-1958.12.10 大公报 小说林    
05、白发魔女传 1957.8.5-1958.9.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6、塞外奇侠传 约1957-1958之交 周末报 (飞红巾)    
07、萍踪侠影录 1959.1.1-1960.2.16 大公报 小说林    
08、冰川天女传 1959.8.5-1960.12.1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9、还剑奇情录 1959.11-1960.5 香港商报 谈风    
10、散花女侠 1960.2.23-1961.6.22 大公报 小说林    
11、女帝奇英传 1961.7.1-1962.8.6 香港商报 谈风 (唐宫恩怨录)    
12、联剑风云录 1961.7.3-1962.11.25 大公报 小说林    
13、雪海玉弓缘 1961.10.12-1963.8.9 新晚报 天方夜谭    
14、冰魄寒光剑 约1962初 正午报 (幽谷寒冰)    
15、大唐游侠传 1963.1.1-1964.6.14 大公报 小说林    
16、冰河洗剑录 1963.8.24-1965.8.22 新晚报 天方夜谭    
17、龙凤宝钗缘 1964.6.25-1966.5.15 大公报 小说林    
18、挑灯看剑录 1964.7.1-1968.6.23 香港商报 说月 (狂侠 天骄 魔女)    
19、风雷震九州 1965.9.22-1967.9.2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20、慧剑心魔 1966.5.23-1968.3.14 大公报 小说林    
21、侠骨丹心 1967.10.5-1969.6.20 新晚报 天方夜谭    
22、瀚海雄风 1968.3.15-1970.1.21 大公报 小说林    
23、鸣镝风云录 1968.6.24-1972.5.19 香港商报 说月    
24、游剑江湖 1969.7.1-1972.2.4 新晚报 天方夜谭 (弹铗歌)    
25、风云雷电 1970.2.9-1971.12.31 大公报 小说林    
26、牧野流星 1972.2.16-1975.1.13 新晚报 天方夜谭 (折戟沉沙录)    
27、广陵剑 1972.6.3-1976.7.31 香港商报 说月    
28、武林三绝 1972.10.1-1976.8.16 大公报 小说林    
29、绝塞传烽录 1975.2.12-1978.4.10 新晚报 天方夜谭    
30、剑网尘丝 待查 正午报    
31、幻剑灵旗 待查 正午报    
32、飞凤擒龙 1978.9修订 新晚报 天方夜谭    
33、弹指惊雷 1977.5.1-1981.3.9 周末报    
34、武当一剑 1980.5.9-1983.8.2 大公报 小说林    
35、武林天骄 待查 待查

梁羽生单本小说评级解析 作者:药师丹枫 发在天涯社区·『仗剑天涯』
    
  唐朝篇  
  1、《女帝奇英传》 历史年代;武则天时期号周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武则天、李逸、长孙璧、武玄霜、上官婉儿、狄仁杰、太平公主等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四星 看点:武则天的爱民、新武侠首次男主角死了  
  2、《大唐游侠传》 历史年代:唐玄宗安史之乱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铁摩勒、窦线娘、南霁云、段圭璋、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杨国忠、李白贺知章、安禄山、郭子仪、张巡等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四星半 看点:武侠、传奇、历史、  
  3、《龙凤宝钗缘》 历史年代:唐中期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段克邪、史若梅、空空儿等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半 看点:比较冗长,爱情  
  4、《慧剑心魔》 历史年代:唐中期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展伯承、铁铮、铁凝、空空儿,诸葆龄、华剑虹、南夏雷、南秋雷等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一星 看点:佛学,爱情,但不好看
  男士不可不看大唐,女士不可不看女帝,唐朝几部历史感很强。看过《大唐》对段克邪、空空儿感兴
趣的可看看《龙凤宝钗缘》。《慧剑》虽是大唐三部曲末部,但建议非痴情梁迷不看的好。
  宋朝篇    
  5、《飞凤潜龙》 历史年代:南宋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孟中、独孤飞凤、完颜长之、鲁世雄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四星 看点:短小离奇,奇怪的铜人,精巧的短篇  
  6、《武林天骄》 历史年代:南宋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张雪波、檀羽冲、钟灵秀、赫连清云、完颜鉴夫人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半 看点:岳飞的后人、金国贝子的感情生活、和狂侠魔女天骄的反差、民族感  
  7、《狂侠天骄魔女》 历史年代:南宋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柳清瑶、华谷涵、檀羽冲、公孙奇、耿 照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看点:两男追一女,胡汉的选择,反角公孙奇也塑造得比较成功。是梁公最长一部书,建议读过梁十部书以上再看,否则会觉得厌倦。  
  8、《鸣镝风云录》 历史年代:南宋,狂侠约20年后
  历史年代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公孙璞、谷啸风、韩佩瑛、奚玉瑾、辛龙生等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一星半 看点:狂侠续书,速配,中年狂侠、魔女、天骄,角色过多,冗长。  
  9、《瀚海雄风》 历史年代:南宋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李思南、杨婉、孟明霞、明慧公主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一星 看点:爱情,民族感  
  10、《风云雷电》 历史年代:南宋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黑旋风、云中燕、轰天雷、耿电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 看点:兄弟情谊
  梁书宋代的时间混乱,主要以狂侠、天骄,和李思南两条主线为述事对象,其间时间故事情节设置有很多冲突,有耐心者也建议独立成篇的看。无耐心者也可跳过宋朝或只看《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  
  
  萍踪篇
  11、《还剑奇情录》 历史年代:明洪武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陈玄机(即年轻的玄机逸士)、云素素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看点:雷雨的类似设定,张丹枫师祖的故事 
  12、《萍踪侠影录》 历史年代:明英宗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 张丹枫、云蕾、云重、于谦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五星 看点:爱情、土木堡之变、国狠家仇。   
  13、《散花女侠》 历史年代:明宪宗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于承珠、中年张丹枫、叶成林、毕擎天、铁镜心、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看点:于谦之死,玫瑰和大树的选择,特别适合女性阅读  14、《联剑风云录》 历史年代:成化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张玉虎、霍天都、凌云凤(即白发魔女师父凌慕华)、乔北溟、中年张丹枫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 看点:乔张之战、凌云凤的个性   
  15、《武林三绝》 历史年代;明中后期
  看点:大陆香港均没有出书,只在报纸连载过,是梁著最神秘的一部。详情见:旧雨楼羽生阁    
  16、 《广陵剑》 历史年代:明中期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陈石星、云瑚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四星半 看点:陈石星的原型就是梁羽生?广陵剑,广陵散。张丹枫和陈石星的

  张丹枫系列可读性都比较强,《萍踪》经典不言而喻,《还剑》别致、《联剑》可读性微弱,《散花》微言情,《广陵剑》让人心痛。
  
  明清交替篇
  17、《武当一剑》 历史年代:明末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耿玉京、西门燕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牋 看点:非天山系列,独立成篇,羽生最后一部作品   
  18、《白发魔女传》 历史年代:明万历末年至崇祯初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练霓裳、卓一航、岳鸣珂、熊廷弼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五星 看点:红丸案,挺击案、优昙花、练霓裳的个性   
  19、《塞外奇侠传》 历史年代:顺治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杨云骢、哈玛雅(飞红巾)、纳兰明慧、楚昭南、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半 看点:《白发》《七剑》衔接作   
  20、《七剑下天山》 历史年代:康熙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凌未风、易兰珠、刘郁芳、韩志邦、桂仲明、冒浣莲、纳兰容若、纳兰明慧、康熙、董小宛、傅青主、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五星 看点:真的太多了,历史,爱情,战友,友情……这是一部包含着太多的书。

  冰川系列篇
  21、《江湖三女侠》 历史年代:康熙末年,雍正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吕四娘、唐晓澜、冯瑛、冯琳、雍正、年羹尧、毒龙尊者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四星半 看点:吕留良的孙女、曾静案、九王夺嫡,雍正暴亡,康熙的儿子成天山派掌门
  22、《冰魄寒光剑》 历史年代:乾隆初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桂华生、华玉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看点:卓一航的传人、比武招亲、尼泊尔的公主  
  23、《冰川天女传》 历史年代:乾隆20年左右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桂冰娥(冰川天女)、唐经天、李沁梅、金世遗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四星半 看点:药师偶的最爱。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毒手疯丐、冒川生坐化  
  24、《云海玉弓缘》 历史年代;乾隆年间,冰川3年后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厉胜男、谷之华、金世遗、孟神通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五星 看点:爱情……仇恨  
  25、《冰河洗剑录》 历史年代:乾隆年间,云海20年后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江海天、谷中莲、谷之华、金世遗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 看点:江南的儿子不唠叨、师徒同天结婚、异国政治、个人比较喜欢但超级喜欢胜男的请三思再看。  
  26、《风雷震九州》 历史年代:《冰河》十余年后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江海天、叶慕华、叶凌凤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 看点:江海天有点郭靖的感觉。反角则有点像杨康
  
  杨家系列  
  
  27、《侠骨丹心》 历史年代:接着《风雷》、嘉庆年间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历南星、金逐流、史红梅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 看点:老年金世遗、长辈的恩怨、下辈的友谊  
  28、《游剑江湖》 历史年代:《侠骨》数年后;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云紫萝、缪长风、孟元超、林无双、杨牧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 看点:母爱、友谊  
  29、《牧野流星》 历史年代:《游剑》数年后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孟华、金碧漪、孟元超、牧野流星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牋 看点:张丹枫的隔世传人、亲情  
  30、《弹指惊雷》 历史年代:《牧野》数年后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杨炎、孟华、龙灵珠、齐世杰、孟元超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 看点:胡笳十八拍、亲情、冰川剑法  
  31、《绝塞传锋录》 历史年代:接着《弹指》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杨炎、龙灵珠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 看点:天山系列最后一部
  《武当一剑》独立成篇,其余各篇都与天山派有联系。其中《白发》《七剑》《云海》公认为经典。
药师个人还喜欢三部以“冰”开头的作品还有《江湖》
  
  
  清末系列  
  32、《剑网尘丝》 历史年代:清中后期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卫天元、上官飞凤、齐勒铭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看点:爱是需要表达和争取的……  
  33、《幻剑灵旗》 历史年代;清中后期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齐勒铬、卫天元、姜雪君、上官飞凤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看点:《剑网尘丝》续篇,爱情  
  34、《草莽龙蛇传》 历史年代:清中后期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丁晓、朱红灯、上官瑾、太极陈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两星半 看点:龙虎斗京华姊妹篇、义和团  
  35、《龙虎斗京华》 历史年代:清中后期
  主角和值得关注角色:丁剑鸣、柳剑吟、丁晓
  药师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 看点:新武侠的开篇作,打斗写得很实在,个人不喜。
  清末几篇也很有特色。个人喜欢齐勒铬。《龙虎》、《草莽》则喜欢其历史感  
  
  总结:如果你准备读梁羽生请读《萍踪》或《白发》或四星以上系列开篇比如《大唐》。因为都是经典。三星以下的慎读。如果你已经读了数部梁了,希望药师的整理对你选择读梁,读梁顺序有所帮助。

约瑟夫·奈:日本的第三次崛起

肯尼思·派尔新书《日本崛起》

【新加坡《南华早报》6月14日文章】题:第三次崛起(作者 约瑟夫·奈)
大多数关注亚洲国家崛起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中国和印度。他们常常忘记,日本经济总量达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超过中国和印度的总和;它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10倍。另外,日本每年在国防上斥资400亿美元,拥有排名世界前五位的军队。任何对东亚大国的认真分析必须纳入日本这个重要因素。
日本在世界历史中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它是首个遭遇全球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它对其加以掌握,使其为已所用。
此外,日本两次重塑自己。明治维新期间,它吸取世界各国的思想和科技,从而得以在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中打败欧洲强国。不幸的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走向一个军国主义帝国,最终导致它在1945年战败投降并被占领。
但在二战后的那段时间,日本再一次借助全球化的力量,将自己重塑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为世界各国羡慕。正如者肯尼思·派尔在他的新书《日本崛起》中所说,这几次重塑都是对世界政治外部改变的反应。如今,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本世纪一具最重要的问题将是,日本会作何反应。
日本人目前正在就其在全球政治中的角色进行辩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比他的大多数前任采取了更为民族主义的立场。他所在的自由民主党正致力于修改宪法第九条,该条款限制日本军队只能进行自卫。民众对此意见不一致。不过,很多敏锐的分析认为,日本会在未来十年内修宪。
今年5月,以左派或自由派观点著称的报纸《朝日新闻》在21篇系列社论中描绘了21世纪日本的另一种前景。它抛弃了修改宪法第九条的想法,而建议日本国会将自卫队的作用合法化。这些社论接受了与美国的协定,以些作为保证日本安全的基础,但放弃了拥有集体自卫权的想法。
有趣的是,保留宪法第九条的一个原因是它能使日本更有效地抵制美国要求日本参加远离日本海岸的军事“自愿联盟”的压力。《朝日新闻》对小泉前首相作出的先例感到提心:他将日本自卫队派往伊拉克(虽然承担的是非战斗任务)以取悦美国总统布什。保守派的观点则正好相反,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废除宪法第九条才更加重要。
《朝日新闻》描绘的另一种前景是让日本成为全球公共货物的提拱者和协调者,从而成为世界强国。这些公共产品(如自由航行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等)能使所有人无一例外地受益。这会使日本摆脱岛国特征的声名,避免重犯军事历史的错误,改善与那些仍然对上世纪30年代记忆犹新的亚洲邻国的关系,并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或吸引力。更具体地说,《朝日新闻》敦促日本利用其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节约能源成功创新的记录,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上发挥带头作用。
这一自由派全景还包括,日本通过对国际贸易和货币机构的支持,在保持全球化稳定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通过增加对海外(尤其是对非洲)的发展援助减缓全球贫困:帮助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等防止和控制战争的机构发展;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于日本庞大邻国的崛起,自由派的观点强调要在鼓励中国走向更大的透明、法治和民主以及遵守维持世界秩序的国际规则上拥有耐心和毅力。
《朝日新闻》说,在维持与美国的同盟之时,“日本必须永远记得与中国维持稳定关系的战略重要性”。通过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帮助中国,也许“中日战争留下的伤疤会开始愈合”。
日本越来越愿意使用自已的力量,对外部力量平衡的变化意识越来越强。日本正在崛起,以什么方式呢?正如一位日本自由派人士所说:“这是我们第三次对全球化作出反应。这次我们能起什么作用?” (参考消息)

2007年6月6日星期三

牛震,这位《文汇报》记者的“强盗”逻辑

传说中的媒体偏见:关于“特工门”的报道
传说中的媒体偏见2:有关沃尔福威茨案的报道

中国学生的课程里真应该开一门逻辑学,而且是必修。呵呵,当然这种“强盗”逻辑是我们“社论体”文章的一大特色了。


“特工门”就这么结束了吗?

历时三年半之久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女特工普莱姆身份泄密事件似乎就要收场了,美国联邦地区法庭5日裁定,副总统切尼的前办公室主任刘易斯·利比入狱30个月,外加25万美元的罚金。尽管利比还可以在下周最后一次上诉,但外界普遍认为利比翻案的希望渺茫。
如果利比最终换上刑服,他将是自“伊朗门”事件以来白宫被判有罪的最高官员。对于他的下场,鼓掌者有之,同情者有之,更多地恐怕还是争议。目前,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悬念有待破解:
第一,为什么只有利比?联邦调查局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利比之外,参与2003年夏天那场泄密事件的还有3人,他们分别是前国防部副部长阿米蒂奇、白宫首席政治顾问卡尔·罗夫以及副总统切尼。但是,受到起诉的只有利比一人。自2005年10月起,利比就被迫离开白宫,而其他人至今安然无恙。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利比最终获罪的四项罪名主要是作伪证、妨碍司法等,陪审团并没有掌握他泄露普莱姆特工身份的充分证据。主持审判的联邦法官沃尔顿承认,利比向记者提到普莱姆时,“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背景”。按照独立大法官费茨格拉德的说法,利比真正不可饶恕的行为是他不断撒谎,影响了办案人员发现真相。
第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名人为利比说情?利比获刑前后,超过150多位美国各界名流写信声援他。这些人包括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要下台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以及德高望重的前国务卿基辛格。
如果说利比罪有应得,如何解释这么多人为他出头鸣冤?也许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利比只是“替罪羊”而已。
第三,利比会得到布什的救赎吗?记得去年利比上法庭的时候,白宫发言人表示,“相信利比的清白”。如今,白宫似乎有意与这场官司保持距离。正在欧洲出访的布什在得知消息后惊呼,“这对他的家庭是一个噩耗。”不过,发言人佩里诺称总统目前还不会插手此事。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布什出面力保利比,将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
利比的判决再次成为华盛顿的热门话题。民主党人大多拍手称快,众议长佩罗西和参院多数党领袖在欢迎判决的同时,揶揄布什政府“藏污纳垢”。当天正在新罕布什尔州举行辩论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纷纷就该不该宽恕利比的问题进行表态。看来,“特工门”事件不会轻易了结。(本报华盛顿6月6日专电/记者 牛震)

“光荣革命”是英语民族强盛之根源

《我们的第一次革命:一场激励了美国建国之父的英国政变》(Our First Revolution: The Remarkable British Upheaval That Inspired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迈克·巴仑(Michael Barone)著,王冠出版社(Crown)2007年5月8日出版,精装本352页,定价25.95美元。

让我们继续上一期有关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的话题。《1900年以来的英语民族史》(A History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 Since 1900)一书的作者安德鲁·罗伯茨(Andrew Roberts)2007年5月29日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评论资深政治评论家迈克·巴仑的新著《我们的第一次革命:一场激励了美国建国之父的英国政变》。罗伯茨在文章里对巴仑将以英国和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的成功溯源至1688年光荣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的做法大表肯定,对其称光荣革命为“我们的第一次革命”更是赞赏有加。
这里实际上涉及了盎格鲁-萨克逊主义者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历史观:在罗伯茨和巴仑这样的盎格鲁-萨克逊主义者眼里,发生在1688年的历史事件,并不仅仅是一场天主教徒詹姆士二世国王被他的侄子和女婿,新教徒威廉三世所强迫取代的普通宫廷政变,而是一场改变了英语民族历史、改变了世界进程,甚至改变了一切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因为在盎格鲁-萨克逊主义者看来,英语国家赖以成功的市场经济、宪政民主、法治、宗教宽容、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以及反对霸权的外交理念,正是通过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打下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光荣革命不仅仅是英国的一场革命,也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英语民族的第一次革命。
巴仑在《我们的第一次革命》一书里特别阐述了美国的1776年独立革命和光荣革命之间的直接传承关系:他认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美国的建国之父们之所以要起来革命,正是为了要保卫光荣革命所奠定的各项权利。同样地,和签订了《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美国建国之父们一样,偷偷地把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请来英国的那些辉格党贵族们--其中包括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祖先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也属于叛逆者和叛国者。
但与通常所谓的叛逆者和叛国者不同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出于保卫那种古老的、与生俱来的、合法的自由传统的目的。在巴仑看来,美国的建国之父们正是在他们的英国先辈的激发下才起来进行独立革命的;没有了光荣革命,就不会有日后的独立革命。
细读《我们的第一次革命》一书对1688年那次政变的详细描述,可以明白当时情况之紧迫,以及其为何会被盎格鲁-萨克逊主义者称为改变了英语民族和世界历史的事件。在辉格党人屡屡感到他们的法律和自由传统被詹姆士二世国王侵犯后,他们虽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迎接与他们有同样信仰新教的威廉亲王来英国,但一切都是在不见光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中的“阴谋”中还有着“阴谋”,环环相套,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事,很可能就会全盘皆输。
倘若真是那样的话,法国风格的专制主义就会在英国土地上生根发芽了。要知道,当时的法国模式可是风行于欧洲大陆,而且大多运行良好,尤其是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那个时代全球最盛兴和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生为天主教徒,与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詹姆士二世在英国实施法国模式,是很有可能的。
事实上,詹姆士二世当时已经在着手准备了:他已经开始大肆收买选票,试图影响下议院的选举;同时还试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甚至不顾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惯例,委任大批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和军队去担任重要职务。
更重要的是,1688年的6月20日,詹姆士的儿子诞生了,并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这意味着詹姆士信仰新教的大女儿,即威廉的妻子玛丽(Mary)失去了继承王位的希望,也就是说,倘若辉格党人不进行光荣革命的话,詹姆士二世之后的英国将继续被一个天主教国王统治。在此背景下,一个非生即死的两难选择摆到了辉格党人面前,要么立即将威廉亲王接来,要么永远也不要再想此事。
辉格党人当机立断,选择了前者。历史从此发生了改变:革命之后的英国人颁布了《权利法案》,以保证公民权利不受侵害,保证一个受到制约的有限政府和三年改选一次的议会能够顺利运行;成立了英国中央银行,大力发行国债以发展工业和金融业,使得商业主义和自由企业精神能够在英国茁壮成长;颁布了宗教宽容法案,给予新教徒以合法身份,使得新教伦理更加地深入人心;实行了反对法国的外交政策,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等等。正是这些措施使得英国能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其日后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的确,这次没流血的宫廷政变的影响是历史性的:其直接的成果(英国的强大)和间接的成果(美国的强大)一起先后主导了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将近三百年之久,而且这一态势迄今仍没有改变的迹象。
在《我们的第一次革命》一书对光荣革命的描述里,所谓“历史是众多偶然事件综合促成的意外结果”这一说法,再次得到了戏剧性的印证。当时,詹姆士的两个女儿玛丽和安妮(Anne,她在威廉三世之后继位,成为安妮女王)之所以会背叛其父,并非出于认同辉格党人的理念,更不是为了英国的道路之争,而仅仅是为了她们自己的王位。而威廉之从荷兰登陆英国,根据巴仑的说法,与其说是为了英国人的自由传统而战,毋宁说是为了对自己的祖国忠诚--为了荷兰在与英国结盟后,不再遭受法国的欺压。
不过,另外一些意外的戏剧性事件则又似乎给光荣革命染上了一种“天命”的神秘色彩。要知道,詹姆士二世向来是一个英勇的人。就在此前的二十年,他还在美洲殖民地上打败荷兰,夺取了纽约。纽约(New York)便是根据他当时的封爵--约克公爵(duke of York)而命名的。谁料想,到了1688年,老对手荷兰人登陆英国后,他竟然如同中了邪一般丧失了斗志,事事优柔寡断,以致不战而溃,急急逃往法国。待到后来他率领法国援军再度回到英国,决心与威廉决一死战时,却已为时已晚,再也无力回天了。
虽然也有历史学家将詹姆士二世的亲信约翰·丘吉尔的临阵倒戈视为其失败的主因,但巴仑不这么认为,因为詹姆士对于信仰新教、娶了安妮公主的使女,并与安妮阵营交好的丘吉尔早已起了疑心。在巴仑看来,是詹姆士自己中邪般的优柔寡断和丧失斗志,而不是什么别的因素,成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刘见林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7年第20期,6/6/2007